你不是怕來不及,只是太過于急于求成

2017/1/9 10:29:19來源:互聯(lián)網(wǎng)熱度:5528

1  

臺灣名嘴陳文茜在微博中說:“我也曾經(jīng)年輕,37歲,青春無敵?!边@一看似尋常的感慨,卻引得一眾年輕人大呼,37歲都算青春無敵,那我簡直天下無敵了。  

你不是怕來不及,只是太過于急于求成

對于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37歲,已經(jīng)半老。經(jīng)歷人生最繁花似錦的青春期,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地雞毛期。  

人生似乎已成定局,唯一能做的,就是握緊手中的方向盤,駕駛這輛滿負荷的大卡車,謹慎地駛在擁擠的大公路上。即使旁邊風景再誘人,即使有再多人告訴他,向左轉(zhuǎn)向45度,你將成就不一樣的你,他也會搖搖頭說,來不及了。

害怕來不及,其實,只是害怕付出的努力,換不回想要的瑪瑙、珍珠、琥珀,換不回想要的美女、香車、掌聲如雷。害怕秋天收獲的那點可憐的糧食,配不上寂寞難眠的夜、坐塌的椅凳、花白的頭發(fā)和幾近失明的雙眼。  

可是,在陳文茜這種有野心、有智識、有遠見的人看來,人生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,任何時候開始著手實現(xiàn)夢想都不遲。所以,她29歲赴美留學,39歲回臺灣參政。

29歲、39歲,是許多人的來不及。來不及學習新知識,來不及愛一個人,來不及離開小縣城去大城市追夢,來不及變得更好。

可是,現(xiàn)實是,褚時健74歲始種橙,王石60歲始赴哈佛求學,王德順79歲驚艷T臺秀……  

七十多歲學畫畫的摩西奶奶也說,“做你喜歡做的事,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,哪怕你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80歲了”。  

不論你相信與否,這個世界總有人在用行動踐行:只要你想,任何時候都來得及。從現(xiàn)在開始努力,一切都不晚。  

2

張愛玲曾說:“出名要趁早,來得太晚的話,快樂也不那么痛快”。  

這句話,撩撥了太多人,以至于,他們奮不顧身奔走在少年得志、名利雙收的大道上。他們期待早早得到提拔,早早漲工資,早早成名成家,甚至早早進入福布斯排行榜。  

他們害怕,害怕晚了就來不及了,晚了就連成功都沒有意義了。于是一味求快,一味急于速成,一味急功近利。  

可是,成名、成家、名利雙收哪能那么容易?正如任何金字塔的建立,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。正如飯要一口一口吃,路要一步一步走,肉要一兩一兩長一樣。太過追求效率,往往會揠苗助長、事與愿違、得不償失。  

急于求成的人,必然期望走捷徑。可通往成功的路,哪有捷徑可走?那些光芒萬丈的人,不都是在磕磕碰碰中,數(shù)著傷痕,咬著牙,淌水過河,登山爬坡,經(jīng)歷無數(shù)個寂寥的日日夜夜才抵達夢想的山巔嗎?  

不可否認,少年成名的案例不少,如古有6歲作《鵝》的駱賓王、16歲作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的王勃,今有14歲作《摩登紅樓夢》23歲震驚文壇的張愛玲、18歲作《三重門》的韓寒以及聲稱要“發(fā)一個億給員工開心一下”的90后CEO余佳文等。  

一夜成名、一夜暴富、一夜翻身逆襲的故事也天天在上演。  

可這些早早嶄露頭角的人,自小都擁有非一般人能比的天賦和潛能。  

資質(zhì)平庸如你我的人,就該懂得經(jīng)歷、沉淀、磨礪才是成功的必備條件。就該明白靜心、專注、一往無前才能到達遠方。就該有怕什么前途未知,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信念和決心。

免責聲明: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(yè)網(wǎng)新聞部原創(chuàng),圖片由相關(guān)企業(yè)提供,如涉及版權(quán)問題,由該企業(yè)負責,并請版權(quán)方聯(lián)系本網(wǎng),本網(wǎng)將及時予以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