總罰款3700萬、數百家山寨店公布!十多家知名家居企業(yè)扎堆“打假”
近年來,假冒偽劣產品不斷擾亂著家居市場的秩序,損害了企業(yè)與消費者的利益。然而近一個月以來,家居行業(yè)掀起了一場引人矚目的集體反擊戰(zhàn)——十多家知名家居企業(yè)如顧家、左右、喜臨門、La-Z-Boy、美巢、火星人、老板電器、席夢思等密集公布了多起勝訴的侵權案件與海量山寨網店清單,向市場侵權行為集中亮劍。
舉起法律鐵拳
以高額判賠筑起侵權高墻
2025年6月以來,全國多地人民法院發(fā)布商標侵權糾紛案例,對家居行業(yè)的商標侵權、不正當競爭行為展開了一系列雷厲風行的打擊。
美巢維權勝訴
江蘇省高院終審判決,江蘇美巢環(huán)保等三公司需立即停止侵權美巢集團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行為,并賠償510萬元。法院明確否定了三公司在企業(yè)名稱中惡意使用“美巢”字號的所謂“正當性”,認定其具有混淆視聽、攀附商譽的主觀意圖。
火星人商標保衛(wèi)戰(zhàn)
佛山中院在“火星人”維權案中明確認定“超能火星人”“優(yōu)電火星人”等近似標識構成商標侵權,判決九名被告向火星人公司支付總計1050萬元的高額賠償金。法院指出,被告攀附知名品牌、混淆市場認知的違法事實清晰明確。
雷士照明糾紛定調
**法院最終駁回惠州雷士公司的再審申請,認定山東雷士照明在公司名稱中使用“雷士”字號系合法獲得授權。此前,惠州雷士曾試圖要求山東雷士放棄該字號的努力未獲法院支持。
舒達與海鷗冠軍獲賠百萬
在佛山、東莞兩地,舒達公司成功獲得總計110萬元的商標侵權賠償。而佛山中院對“海鷗冠軍”商標案的裁決更為嚴苛:江西某陶瓷公司及關聯方須賠償權利人海鷗冠軍公司1000萬元。據悉,法院發(fā)現某利公司早在2020年即開始大規(guī)模制售侵權產品,當年的銷售額輕松突破1000萬級別。另據查,江西某陶瓷公司宣稱的日產能達4.6萬片瓷磚,年產值預估可達3.8億元,月均加盟商發(fā)貨高達近30萬元,充分印證其獲利規(guī)模之大。
老板電器維權成功
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及北京市高院先后判決,確認五被告在坐便器、花灑等衛(wèi)浴產品上使用“老板”、“老板衛(wèi)浴”等標識構成了對杭州老板電器商標權的侵害及不正當競爭行為。為此,五被告被判處連帶賠償515萬元(經濟損失500萬元加合理支出15萬元)。
席夢思獲賠“515萬”翻倍補償
在“SIMMONS”案中,深圳席夢思公司聯合多家公司與多名自然人形成系統(tǒng)性仿冒網絡,不僅非法使用相似商標,還以“席夢思”為名注冊公司進行虛假宣傳。佛山中院將一審的200萬元判賠額度提升至最終的515萬元,對原告上海席夢思的經濟損失給予了更高程度的司法救濟。
通過以上案例可見,侵權后果已成為企業(yè)不可承受之重。單件侵權案件的**判賠已突破1000萬元大關,平均賠償額度亦已達數百萬級別。違法者不僅面臨嚴厲的經濟代價,更重要的是將被法院強令立刻停止侵權行為并清除侵權信息。
再度重拳出擊
頭部品牌集中曝光非法網店
除司法手段外,知名家居企業(yè)在6月還掀起了聲勢浩大的自主維權潮。
顧家家居在6月29日發(fā)布公告,一次性列出97家未獲授權的“山寨店”。這是顧家家居年內第三次大規(guī)模曝光電商平臺侵權名單(此前曾公布95家)。其明確指出,這些非授權網店不僅侵害知識產權,所售產品還可能來源不明、質量低劣,更重要的是官方拒絕為其產品提供任何售后服務。
緊隨其后:
左右沙發(fā)公開點名淘寶、閑魚、小紅書等平臺上90家未授權網點;
永藝家具曝光60余家山寨網店;
喜臨門將抖音、快手、閑魚、京東等平臺的107家未經許可的門店推至輿論聚光燈下,重申未授權門店商品無質量保障、無官方售后,消費者需自行承擔風險;
La-Z-Boy中國也公布55家侵權線上店鋪。
這場集體行動背后傳遞的信息明確而堅決——
品牌是品質唯一背書者。正規(guī)渠道的產品具備完整的品質與售后保障,非授權來源的商品來源存疑、品質難保,一旦出現質量問題,消費者將面臨售后無門的境地。
主動設防,筑高消費安全門檻。企業(yè)不再等假貨泛濫、消費者投訴成災后才行動,而是主動向公眾明示辨別途徑、風險點,阻止假貨流向消費者。
威懾不法商家。多個行業(yè)領導品牌共同發(fā)聲,增強了打假的輿論聲勢,壓縮仿冒者的生存空間。
家居企業(yè)扎堆打假
背后的三大動因
從行業(yè)層面來看,家居行業(yè)競爭升維,倒逼著家居企業(yè)知識產權覺醒。
在產品高度成熟、功能同質化嚴重的當下,品牌價值成為泛家居企業(yè)爭奪消費者的核心壁壘。一旦品牌被肆意假冒與稀釋,其溢價能力將遭到嚴峻挑戰(zhàn)。當侵權從個別地區(qū)作坊小廠蔓延至全渠道的大規(guī)模、產業(yè)化假冒,已嚴重危害整個行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根基與公平競爭環(huán)境。家居行業(yè)若忽視品牌保護,最終將導致劣幣驅逐良幣,使行業(yè)整體陷入“低質低價”的惡性循環(huán)。
從企業(yè)層面來看,打假就是企業(yè)戰(zhàn)略競爭力。
品牌價值的背后是巨額的研發(fā)、營銷投入,更是消費者認同度與口碑的積累。侵權者低成本抄襲知名品牌不僅侵占市場份額,還對品牌聲譽、口碑形成長期毒害。更為關鍵的是,消費者因買到假貨產生的負面體驗(如使用故障、售后缺失)常常將矛頭指向品牌本身,構成“二次傷害”。維護品牌即是維護企業(yè)的核心資產,打假正成為成熟品牌不得不進行的長期“自我保衛(wèi)戰(zhàn)”。
而從消費者層面來看,質保與安全正成為其選擇家居產品首要因素。
隨著消費者權利意識的全面覺醒,產品質保、健康標準、使用耐久性已是購買決策的重要依據。非授權來源產品不僅可能材質低劣、安全存隱患,售后也處于空白狀態(tài),對消費者權益構成現實威脅。當下消費者對知情權要求日益提高,對企業(yè)打假行為持有更理解與支持的立場,畢竟打假表面上是品牌自我救贖,本質卻是對消費者利益的真實守護。
打假是持久戰(zhàn),更是行業(yè)尊嚴之戰(zhàn)。
隨著消費環(huán)境日趨規(guī)范、法治不斷健全、消費者權利意識日益提升,一個嶄新的競爭時代已然降臨。家居企業(yè)無法再置身事外地旁觀自身知識產權被蠶食,頭部品牌的集體亮劍,為整個行業(yè)立下標桿,其深層意義遠超單純商業(yè)勝利。
打假行為本身就是在構筑品牌的競爭壁壘。一是告訴市場,唯有品牌值得托付與信賴;二是為消費者提供清晰的購買指引與保護邊界,避免公眾對品牌產生誤解。只有行業(yè)整體形成了尊重創(chuàng)新、保護創(chuàng)新的價值觀,泛家居行業(yè)才能贏得其應有的市場尊嚴與社會認可。
打假不是一紙聲明、幾場勝訴就能抵達終局,它應是品牌持續(xù)行動的制度化戰(zhàn)略,也是消費市場走向成熟健康、邁向高質量發(fā)展的必經臺階。
免責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(yè)用戶注冊發(fā)布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
責編:方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