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現(xiàn)在身邊“不漲價”人情味
總有不漲價的新聞,長沙老人賣餛飩十年不漲價,1元10個;83歲老奶奶賣早餐,23年不漲價;如今新聞又曝出坐標廣州的陳添記,為了不讓街坊鄰居失望,已經9年沒有漲價了。明伯的女兒為了不讓父親失望,放棄了銀行的高薪工作,回來做了陳添記的第三代傳承人。
不忘初心,三代傳承,這份堅守令人感動。但“廣州的房價一直在漲,陳添記卻9年沒漲價”卻讓人不忍感動。
明明其他商品都以看得見的方式在漲,原材料,房租,員工工資,生活成本,都在漲,這家店卻9年不漲價——是的,街坊和消費者從“不漲價”中受益了,可這種受益是以另一方的利益受損為代價的。感動是一種高貴的情感,我們不能用讓別人放棄自己的正當權利、犧牲自己應得的利益來感動自己,這種感動是戴著偽善面具的自私。
用別人的犧牲來感動自己,這不是感動,而是一種道德綁架和情感敲詐。
常看到這種讓人很不舒服的新聞,用自私的感動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那種反市場的“不漲價”??吹竭^“早餐奶奶的早餐20多年不漲價,雞蛋餅5毛一個”,看到過“88歲老奶奶賣餛飩十年不漲價”,這種低價格令人感慨萬千。
面對這樣的新聞,很難用“業(yè)界良心”“正能量”這樣的字眼去贊美這種不漲價。只要價格合理,只要食品安全衛(wèi)生,只要童叟無欺,就是業(yè)界良心,就是正能量,不合常規(guī)的低價不應該被鼓勵。
其實,反常背后總有問題,這些老奶奶“不漲價”的新聞背后都有一些讓人心酸的故事,有的是因為孤獨沒人陪,賣的是早餐,背后都是孤單,不為賺錢,只為不那么孤獨,他們需要陪伴,卻走不出自己的老房子。
有的是家里經濟拮據(jù),有的是為了打發(fā)時間,給自己找點事做。那些自私的感動,“業(yè)界良心”的廉價贊美,常常遮蔽了背后的真問題。
不要把價格問題道德化,漲不漲價,很多時候應該是一種理性的市場行為,而不該用泛道德化的思維去看待。成本漲了,該漲就漲,成本降了,該降就降,應該基于常識常理而鼓勵一種正常的思維,而不是將反常的行為道德化,在稀里糊涂的感動中忽略真問題。
免責聲明: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(yè)用戶注冊發(fā)布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,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
